2017 / 9 / 29

毫無冷場,濺起一圈圈的漣漪。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胸腔內科 朱逸羣 醫師

 

 

01_YMRF_20170924-535

 

 

高強度開場,印象深刻。

 

一開場,由陳一銘醫師和吳昭慶醫師分享,身為 reviewer 及 editor 以「上帝視角」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以及不該犯的錯。其實內容和之前的課程雷同,但連續兩位頂尖研究學者一再提醒,更令人印象深刻。

 

我個人覺得不同之處在於不斷地用 case 解說,讓人有種原來「全世界」都不會寫 paper 的錯覺啊!突然覺得自己上過八堂課就可以成為財經專家。 兩位前輩都提醒要讀 journal,畢竟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高強度的開場,讓我都替接下來的演講者擔心了。

 

 

別人能,我也可以!

 

接下來的兩位講者解除了我的多慮。他們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走出自己的路。林安民醫師主動結合自己的興趣,主動培養需要的能力,安排自己未來的路。而謝鎮陽醫師則是在現實中求生存,配合困厄的環境,逆風高飛。兩位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模式,但也都走出自己的路,也讓聽課的我有種不孤單的感覺,也能有種「別人能,我也可以」的錯覺。

 

 

「我可以」,不再是夢想!

 

下午的三位年輕講者,更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活潑生動的演講模式,那種「掏心掏肺」的分享,每個場景都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每位講者都和我年紀相仿,剛剛那種「我也可以」的錯覺,從一種壓力,昇華成一種動能,「我可以」,不再是夢想,是種我要做到的感覺,這三堂課我都在想著如何把別人的經驗模仿下來,轉換成目前我想做的,我能做的,我該做的。

 

我要整理想投的 journal,把逛 Facebook 的時間抽半讀 paper,學習健保資料庫(錯過了今年《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利用現有資源建立自己想要的資料庫(最近接到院方的一個資料收集計畫,從負擔變成轉機!),試試網路協助完成 paper 的軟體,找尋適當的隊友,記得反覆校稿(我要先有稿 XD),最後要開始固定運動。

 

 

學習不是百米衝刺,是馬拉松!

 

聽完這三堂課後還很 high 的我,馬上在最後三堂大師級的講座中回到了冷靜。很感謝蔡校長的安排,「我們不是來學寫 paper的,我們是來學做研究,做醫師,做人的。」很像幹話,但卻是我當下腦海中閃過的,一定是平常聽太多。

 

大師們分享不同的歷程,但都回歸到了創業,離開了象牙塔,我們還剩下什麼?學歷地位又代表著什麼?如何面對同儕?如何面對非醫療的質疑?面對惡意的攻擊?三位講者不同的風格,但又反璞歸真,鼓勵不斷學習。我喜歡蘇怡寧醫師的話:「我在台大吸收了 20 年,學習不是百米衝刺,是馬拉松啊!」

 

 

成功就在不遠處

 

感謝蔡校長、讚嘆蔡校長。容我私自揣摩這場研討會的安排, 頭尾是明星級人物,中間穿插新星們,不同風格,讓不同的學員找到自己的 role model。每位演講者投影片精美,時間掌握完美,想必也經過再三修改(李紹榕醫師不小心洩漏)。蔡校長把求完美的心帶到辦活動,讓我驚訝了一下,像第一次聽到蔡校長解說如何製圖、排版的那種美。這真的是洗腦課程,讓人覺得成功就在不遠處,很有邪教的本質

 

But,這就是新思惟不同的地方,這堂課的感想是:「我們不是來學寫 paper 的,我們是來學做研究,做醫師,做人的。」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