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未分類

2017 / 9 / 29

毫無冷場,濺起一圈圈的漣漪。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胸腔內科 朱逸羣 醫師

 

 

01_YMRF_20170924-535

 

 

高強度開場,印象深刻。

 

一開場,由陳一銘醫師和吳昭慶醫師分享,身為 reviewer 及 editor 以「上帝視角」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以及不該犯的錯。其實內容和之前的課程雷同,但連續兩位頂尖研究學者一再提醒,更令人印象深刻。

 

我個人覺得不同之處在於不斷地用 case 解說,讓人有種原來「全世界」都不會寫 paper 的錯覺啊!突然覺得自己上過八堂課就可以成為財經專家。 兩位前輩都提醒要讀 journal,畢竟傑出的藝術家模仿,偉大的藝術家盜竊。高強度的開場,讓我都替接下來的演講者擔心了。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9

沒有天分,可以靠後天努力!

 

作者:柳營奇美醫院 藥劑部 劉駿龍 藥師

 

 

01_YMRF_20170924-528

 

 

抓住審稿者的胃口與目光

 

一開場的陳一銘醫師,強調文要對題,淺而易見的錯誤,只會讓投稿之路快速被封殺。三明治方式的 reviewer opinion,上過課後才懂得 reviewer 的弦外之音。邏輯更是影響文章成敗的重要關係,否則只會淪為東剪西湊的大花布,上不了檯面。

 

緊接著,吳昭慶醫師告訴我們,建立在 pattern 的科學論述上,該如何強調投稿的語言,應該從科學語言下手,而不是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回歸到科學的本質,不該一直重複無創新的流水帳。Editor 必須在有限時間下,完成審稿。因此,author 記住簡單明瞭的摘要、佐證充足的圖表,永遠是抓取 editor 目光的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5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製圖大賽」得獎作品(楊仁 / 吳易澄)

 

 

21

 

 

在《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活動中,要選出得獎的製圖作品,該是怎樣的呢?

 

  • 要能呼應課程本身的特色,上傳的作品,就像 editor 或 reviewer 會喜歡的稿件。
  • 臨床醫師忙碌,時間有限,要懂方法、要簡潔、要清楚。
  • 要能從既有的環境限制中,找到突圍出路。
  • 要能在第一眼被認為是「值得繼續看下去」的作品。
  • 真看下去時,又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度。
  • 如果能提供理想的閱讀體驗,就更棒了。

 

這次得獎的作品,都符合這樣的特色!一起看看楊仁醫師跟吳易澄醫師,為什麼得獎?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5

有時間縱深的研討會:從構思、規劃、執行到現場體驗的策展心得

 

作者:蔡依橙醫師(《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策展人)

 

 

note

 

 

(圖說:這是我在籌備過程中,給講者們回饋時的一些筆記,提醒我自己要說些什麼。內容大概是:有些段落的隱喻可能過於隱誨,建議明示;不同段落的比重建議調整,使聽眾有最好吸收;一些設計部分建議微調。猜得出來這是給哪位講者的回饋筆記嗎?答案在文章中。)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