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6 / 11

以中風為核心,串起各種資料,發展系列研究。

 

講者:謝鎮陽 醫師(新樓醫院 神經內科)

 

 

22_stroke

 

 

離開醫學中心就不能做研究嗎?以臨床服務為主的醫院,沒辦法讓自己在專業上有所成就嗎?很明顯地,謝鎮陽醫師不會同意的。

 

每次看到謝醫師的新論文發表,都非常敬佩,別人覺得沒什麼整天遇到的中風患者,就是當成 routine care 照顧,但他就是有興趣知道更多,以「中風」為核心,持續尋找資源,探勘並發表。

 

當多數人都做健保資料庫的簡單 association,他認為,臨床預後才是最有力的論文類型,也最有機會發展成系列論文。但中風的嚴重程度,這個跟中風預後高度相關的因子,臨床有臨床的評估方法,相關數據在健保資料庫卻不完全。

 

既然如此,能不能用健保資料庫的既有數據,去設計一個「中風嚴重指數 (stroke severity index; SSI)」呢?就算設計出來了,這個 index 在臨床上是不是真的有鑑別力,能不能被相信呢?

 

後來,謝醫師團隊不但設計出來了,還串連院內臨床數據與健保資料庫數據,確認了指數的可行性!這真的是「自己的 validation study 自己做」。

 

用 SSI 打下紮實的基礎,後續要百花齊放就很容易了。

 

  • 比起週一到週五的上班日,週末住院的中風病人,是不是預後比較糟糕呢?
  • SSI 嚴重的患者,是不是更容易再住院呢?
  • 缺血性中風有準,那出血性中風的患者,SSI 也準確嗎?

 

就這樣,從地基打起,圍繞著「中風」,發展自己的健保資料庫 index,並自行串連臨床資料做驗證,再將 index 持續應用到各個方面。這就像是自己在健保資料庫內,打造了一支獨一無二的兵器,不管是揮左邊還是砍右邊,信手拈來就是文章一篇!

 

這樣的專注與深耕,威力宏大,由於原創且探勘領域甚廣,容易受到國際重視。

 

你的臨床專長是什麼?覺得跟中風一樣常見,找不出發展方向嗎?聽聽謝鎮陽醫師怎麼說!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