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reviewer

2017 / 9 / 29

不怕世界太黑暗,只怕自己不發光。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急診部 蔡斗元 醫師

 

 

01_YMRF_20170924-644

 

 

健保已推行二十餘年,人性的貪婪也越來越明顯。美其名的社會福利制度,但展現的卻是壓榨醫護之後,得利財團與政府,而少部分病方無限上綱的要求、媒體亂象、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種種因素造成醫病對立,越來越明顯。有限的資源下,醫療早已過飽和,同行分食、同業競爭,好似一群餓狼為了一隻僅存的綿羊,彼此互咬,留下綿羊的殘骸與傷痕累累的狼群。

 

這非電影劇情,而是每天正在發生的醫療現場。黑暗的世界,年輕世代要找出活路,得燃燒自己的健康,努力讓自己發光。比前輩加倍的努力,卻不一定得到跟前輩們一樣的名利成果,但就像郭恬君醫師說的:「加倍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不加倍努力,一定連機會都沒有!」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9

有深度,精準又細緻的研討會。

 

作者:匿名

 

 

01_YMRF_20170924-543

 

 

首先,很感謝新思惟在七個半小時內,就再次給我一場超濃縮的知識盛宴,這深度、廣度,以及細節安排,就算是其他坊間付費課程也真的難見。

 

話說研討會的前夕,有朋友說這次報名好像沒有額滿,可是我看每個主題和每位講者,都相當吸引我啊!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是名字取得不好 時間跟各醫學會衝堂太多?(敝科 XD)後來看到成員分析中,提到平均年紀較以往年長,猜想也許是因為這場研討會設定的對象,比以往論壇更有針對性,更適合稍微有挫折 受磨練過的醫師吧?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2

活動內容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

起步、困境、策略與之後的各種可能

 

2017 年 9 月 24 日(日)9:00a – 4:3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國際會議廳

ymrf2017.innovarad.tw

 

 

fb-01

 

 

「臨床醫師」做學術研究,跟單純的「學術研究」不同,這狀況很獨特。

 

  • 你本就有份臨床工作的正職,剩下的時間不多,發展策略的容錯空間很小。
  • 遇到挫折時,與走學術路線的學校老師們不同,你身邊沒有同儕團體可以問。
  • 有些人叫你做 wet lab,有些人叫你做 dry lab,到底該做什麼?
  • 有人說,臨床工作跟研究方向本來就不需要一樣,真的嗎?想以自己的專業為核心去發展,到底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2

研討會設計概念

 

策展人:蔡依橙 醫師(亞洲心臟電腦斷層指引制訂主持人 / 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

 

 

05_concept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研討會,這次是以 2017 年的最新趨勢做設計,從剛起步研究者的角度來看,什麼是起步最好先知道的?什麼是一開始的困境?未來應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以及要怎麼將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而非越走越窄?根據這樣的概念,活動分為四大部分。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1

同學你要不要回家練練再來?那些必須 reject 的原因。

 

講者:陳一銘 醫師(台中榮總 免疫風溼科 / 醫學研究部)

 

 

11_reject

 

 

你知道有些稿件,reviewer 光看到 PDF 第一頁,就會想退稿嗎?你知道有些「你可以告訴我,我可以改」的錯誤,其實 reviewer 不會叫你改,而會直接退件嗎?

 

我們都以為,投稿的過程,是「連續」的過程,我的稿件 55 分,reviewer 會告訴我,缺的 45 分是什麼,然後我可以 revise,至少到 70 分的接受標準,然後收到 acceptance letter。很可惜,真實世界不是這樣的。

 

投稿的過程,更像「能階」的過程,55 分的稿件,就是沒到 70 分標準,先決定 reject,然後才找些重大問題填寫一下 review opinion,充實飽滿後,就結案。Revision,是給那些已經有 70 分資質的文章,繼續調整到 90 分用的。而 Accept as is,則是給那些直接就有 95 分品質的優質作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