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活動規劃

2017 / 6 / 12

活動內容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

起步、困境、策略與之後的各種可能

 

2017 年 9 月 24 日(日)9:00a – 4:3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國際會議廳

ymrf2017.innovarad.tw

 

 

fb-01

 

 

「臨床醫師」做學術研究,跟單純的「學術研究」不同,這狀況很獨特。

 

  • 你本就有份臨床工作的正職,剩下的時間不多,發展策略的容錯空間很小。
  • 遇到挫折時,與走學術路線的學校老師們不同,你身邊沒有同儕團體可以問。
  • 有些人叫你做 wet lab,有些人叫你做 dry lab,到底該做什麼?
  • 有人說,臨床工作跟研究方向本來就不需要一樣,真的嗎?想以自己的專業為核心去發展,到底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2

研討會設計概念

 

策展人:蔡依橙 醫師(亞洲心臟電腦斷層指引制訂主持人 / 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

 

 

05_concept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研討會,這次是以 2017 年的最新趨勢做設計,從剛起步研究者的角度來看,什麼是起步最好先知道的?什麼是一開始的困境?未來應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以及要怎麼將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而非越走越窄?根據這樣的概念,活動分為四大部分。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1

同學你要不要回家練練再來?那些必須 reject 的原因。

 

講者:陳一銘 醫師(台中榮總 免疫風溼科 / 醫學研究部)

 

 

11_reject

 

 

你知道有些稿件,reviewer 光看到 PDF 第一頁,就會想退稿嗎?你知道有些「你可以告訴我,我可以改」的錯誤,其實 reviewer 不會叫你改,而會直接退件嗎?

 

我們都以為,投稿的過程,是「連續」的過程,我的稿件 55 分,reviewer 會告訴我,缺的 45 分是什麼,然後我可以 revise,至少到 70 分的接受標準,然後收到 acceptance letter。很可惜,真實世界不是這樣的。

 

投稿的過程,更像「能階」的過程,55 分的稿件,就是沒到 70 分標準,先決定 reject,然後才找些重大問題填寫一下 review opinion,充實飽滿後,就結案。Revision,是給那些已經有 70 分資質的文章,繼續調整到 90 分用的。而 Accept as is,則是給那些直接就有 95 分品質的優質作品。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1

你寫這樣叫我怎麼接受你?Reviewer 眼中的大忌。

 

講者:吳昭慶 醫師(台北榮總 神經外科 / Editor of JNS: Spine

 

 

12_reviewer

 

 

外科醫師做決定很快的,要開就快開,不能開就是不能開。審稿也一樣,能收就快收,不能收就是不能收。

 

評估是否能開,怎麼看?通常到外科手上,indication(適應症)都差不多有了。所以最重要的,反而是看 contraindication(禁忌症)。血小板 5000,不行。凝血異常,不行。要放 prosthesis 但病人還有嚴重感染,不行。症狀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開了不會好,不行。

 

評估是否要接受稿件,也是一樣。Red flag signs(紅旗現象)一出現,就打入敗部。題目不清不楚,不行。摘要混亂看完也不會懂,不行。圖片與表格不知所云,不行。內文邏輯不通,不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