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榮總 精神部 鄭智銘 醫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了。
一直以來都很想要知道到底投稿之後,後台的 reviewer 以及 editor 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剛好這次的研究論壇,可以從陳一銘與吳昭慶兩位大師來窺知一二。兩位都用過去所見到的個案,來說明一些投稿上我們不自覺就會犯錯的地方,並且從中延伸出可以改善的方向,受益良多。
作者:台北榮總 精神部 鄭智銘 醫師
一直以來都很想要知道到底投稿之後,後台的 reviewer 以及 editor 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剛好這次的研究論壇,可以從陳一銘與吳昭慶兩位大師來窺知一二。兩位都用過去所見到的個案,來說明一些投稿上我們不自覺就會犯錯的地方,並且從中延伸出可以改善的方向,受益良多。
作者:晨晰統計顧問有限公司 林星帆 統計分析師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新思惟的年會,上一次是參加《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我看過成員分析,我就是那「唯 5」不是醫師的專業人士之一,還蠻訝異醫師以外的專業人員的參加比例那麼低。
這一次活動內容跟以往類似,分成四大主軸:一、從 reviewer 跟 editor 的角度來看論文的角度;二、以個人興趣(或臨床必須經常遇到的事物)作為發展的基礎,進而進行主題系列研究;三、從新手之姿邁入多產作者之間的階段,過程中的會遭遇到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四、如何以學術的研究精神為基礎,作為開業的成功種子。
作者:大林慈濟醫院 急診部 蔡斗元 醫師
健保已推行二十餘年,人性的貪婪也越來越明顯。美其名的社會福利制度,但展現的卻是壓榨醫護之後,得利財團與政府,而少部分病方無限上綱的要求、媒體亂象、不合理的法律制度,種種因素造成醫病對立,越來越明顯。有限的資源下,醫療早已過飽和,同行分食、同業競爭,好似一群餓狼為了一隻僅存的綿羊,彼此互咬,留下綿羊的殘骸與傷痕累累的狼群。
這非電影劇情,而是每天正在發生的醫療現場。黑暗的世界,年輕世代要找出活路,得燃燒自己的健康,努力讓自己發光。比前輩加倍的努力,卻不一定得到跟前輩們一樣的名利成果,但就像郭恬君醫師說的:「加倍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不加倍努力,一定連機會都沒有!」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風濕過敏免疫科 張哲慈 醫師
很快地,又到了一年一度新思惟大型研討會的重頭戲——學術研究!
不同以往都是依著分享不同研究方法的規劃方式,這一次新思惟團隊的規劃極為用心,把處在學術研究路上不同階段的研究者,分成起步、困境、策略與之後的各種可能四部份,這樣的切分,各自獨立卻又相互呼應,剛好可以完美端出滿足所有與會者的菜色!
如果是學術研究的新起步者,可從梁宗榮醫師身上學到:「如何第一次投稿就上手!」
作者:中國附醫 皮膚科 張廖年峰 醫師
從 reviewer 角度,去看待我們投稿的 paper 是如何被挑選?怎樣的稿件能獲得第一時間關注,以至後續能被 reviewer 推薦給 editor 採用。先求完整性,再求科學性,挑戰原創性,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