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內科部 鄭又誠 醫師
我首次認識新思惟,是朋友分享了 Facebook 上的貼文,還有曾是醫院同事的陳銳溢學長介紹,當時就對其《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還有《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的課程內容耳目一新,但對於還是 R1 的我來說,卻覺得臨床工作的 loading 已經很大,寫論文講似乎還很遙遠。沒想到不久後,科內即宣布在升 fellow 前,需要有文章投稿,此時也不得不好好思考,要做怎樣的「產出」。
其實,從來沒人教過怎麼寫 paper……
說來慚愧,自己唸了醫學院後,大抵就是上課、唸書、考試,從未進過實驗室跟老師做實驗,學校也從來都沒有人教過你怎麼寫 paper、做簡報、做研究。到了醫院實習,開始實際接觸臨床事務,在晨會及報告時,才開始真正讀 paper 並且做 slide。
先不說對於 paper 內容的掌握及理解度,製作簡報也多半是拿前輩的「範本」來改改而已,頂多也只有在聽到其他專業人士演講時,有機會接觸到各式風格的簡報。因此,從來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做研究、寫 paper。
正巧此時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思惟的《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起步、困境、策略與之後的各種可能》,不正是我所面臨的困境嗎?再看了一下諸多醫界前輩們推薦,在一番天人交戰後,終於拿出信用卡刷下去,搭上 9/24 早上六點的第一班高鐵北上躬逢其盛。
原來蔡校長這麼的…….
其實之前在瀏覽新思惟的專頁時,便對於蔡校長不吝分享其在學術、閱讀、生活等方面的經歷感到非常佩服。本次參加活動時也實際感受到蔡校長的用心,我大概 8:20 左右就到會場,一入座不久後蔡校長就親切地上前寒暄一番、無所不聊,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蔡校長落落大方和迷人魅力,也覺得當天的課程一定相當精彩。
本次的大型研討會蔡校長以「做這個,要幹嘛?」(呼應前陣子網路上的激烈論戰)帶出四大主軸:眼前困難、發展策略、起步最難、未來展望,對應學術發展的各個階段來滿足不同層級學員的需求。
內行人是這麼看論文的
首先是審稿達人陳一銘醫師及身為 JNS 亞洲唯一 editor 的吳昭慶醫師打頭陣,直接從 reviewer 及 editor 的觀點告訴你,內行人看什麼來決定 accept 或是 reject。
陳一銘醫師將對 authors 及 editors 的 review opinion 分別以三明治及真心話做比喻,在投稿策略之建議則有:「先求完整性」、「再求科學性」、「挑戰原創性」等三大原則。
吳昭慶醫師以 editor 審稿經驗指出何謂 reject 的 red flag signs,實驗設計的「摘要、圖、表」是否有科學邏輯,論文內容是否創新、富臨床意義。揭露真實學術世界運作的規則,讓我們在投稿過程能更加順利。
找出「同中取異」的關鍵策略
接下來的 section 著墨在發展策略。
林安民醫師發現有關運動這個主題,在本土臨床研究資料和相關研討會的不足,因希望能變強及在這個領域獨當一面,以體能訓練與健康促進作為研究與臨床發展核心,用學術的高度做出了成績。
謝鎮陽醫師雖不在醫學中心服務,他以一般人視為 routine care、卻也是佔神內病人最大宗的中風為核心,從臨床服務出發,在很多人做的健保資料庫研究中,設計「中風嚴重度指數」來串連院內臨床數據與健保資料庫數據,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的研究。
從這兩位醫師的分享,我們了解原來自己的專業領域,各種學術研究材料俯拾皆是,都有機會做出差異化及發展成系列研究。
今天,我就是要來看這個!
下午的部分是我最初報名時最吸引我目光的焦點,也是我目前最大的瓶頸,起步最難,要跨越從零到一的能階真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
我在高榮實習時,就聽過梁宗榮醫師的演講,當時就是講他投那兩篇 NEJM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的故事。本次主題「拋媚眼給懂的人看,才是正道」強調「尋找正確的目標期刊與讀者」以及「提供適當主題的論文」,論文材料在生活中很多可選,只要一招就夠。
蘇祐立醫師是我所在的高雄長庚的老師,也是本次激勵我報名的主因 XD。蘇醫師平時對住院醫師教學就很認真,同儕中也有幾位是跟蘇醫師作 study,我也很仰慕他做 study 的精神,他所講述的研究起步的三件事「打磨專業拔尖」、「建立專屬資料庫」、「強化深連結」,研究成長並非一日可成,投注時間及努力,機會自然會到來而有所突破,正是我該努力的方向。
柳瑞明醫師以動力、跨界、新思維為主軸,co-pilot 及掛肉粽的比喻,揭露現今醫院高層對於想要二十個醫師各發一篇 SCI 大於一個醫師寫二十篇 SCI 的中心思想,年輕醫師出道必須有研究成果才能生存,但發展阻力卻是不小的。柳醫師利用跨界及新思維的理念一步一步的度過難關,開展屬於自己的學術成果。
三位講者所提供的正是身為住院醫師的我,學術生涯正要起步時的一盞明燈,教我少走點冤枉路。
堅持,讓路走的更長、更久。
最後是未來展望的部分,由協力牙醫診所郭恬君醫師開始,秉持堅持、專注、與人為善的精神,用學術標準作高端醫療,讓同業欽佩並願意轉診。
心臟外科李紹榕醫師前陣子因創辦醫者診所而成為新聞話題焦點及部分人士抨擊的風暴中心,「醫勞盟」也是我在 Facebook 上追蹤的社團之一,在四年前即寫下:「他思思念念的,就是替這一代的醫者,找到一個出口,一個『失去的快樂,要自己拿回來』的出口」。四年後再次審視期間他在研究與學位方面的努力,也跟大家分享他下一步的規劃。聽來醍醐灌頂,有種終於一吐多年不快的舒暢感。
最後壓軸的蘇怡寧醫師是業界十分響亮的大人物。前二十年在台大的學術研究訓練,造就他後來創辦禾馨醫療集團的契機和基礎,高端醫療的本質是 CV 值的品質層次,而不是 CP 值的錙銖必較。
水花濺起,總會狹帶泥沙,「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學術研究非常重要,它會讓你的創業之路起跑點跟別人不一樣。鼓勵大家堅定前進。在大家掌聲不斷及熱烈提問之後結束一天的知識饗宴。
帶著前人的經驗,前進。
近來很少遇到像蔡校長這樣,以學員的出發點來規劃,讓我們聽到許多在圈內聽不到的珍貴知識與經驗分享,課後心情就如同蔡校長說的:「年輕時,如果有人這樣跟我們說,就好了」!
真的很高興自己在學術生涯起步時,就能享受到這麼精心策劃的高品質課程,汲取前輩們在學術研究寶貴的經驗,一掃當時游移不定的心情,一步一步的從靈感構思、付諸實行,甚至將來能尋找一同努力的夥伴,向著目標前進,感謝新思惟的用心!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