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吳昭慶 醫師(台北榮總 神經外科 / Editor of JNS: Spine)
外科醫師做決定很快的,要開就快開,不能開就是不能開。審稿也一樣,能收就快收,不能收就是不能收。
評估是否能開,怎麼看?通常到外科手上,indication(適應症)都差不多有了。所以最重要的,反而是看 contraindication(禁忌症)。血小板 5000,不行。凝血異常,不行。要放 prosthesis 但病人還有嚴重感染,不行。症狀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開了不會好,不行。
評估是否要接受稿件,也是一樣。Red flag signs(紅旗現象)一出現,就打入敗部。題目不清不楚,不行。摘要混亂看完也不會懂,不行。圖片與表格不知所云,不行。內文邏輯不通,不行。
學術社群中的積極審閱者,忙的時候,一週決定 5 份稿件的去留,是很基本的工作量。其中 4 份,往往「紅旗」密佈,一直跟 reviewer 說「退了我吧!退了我吧!」但這些稿件之所以會被送出,就是因為作者自己看不到這些 contraindication 般的「紅旗」!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明確告訴你,reviewer 到底看到了什麼,就已經決定退稿了。
你說,「不是啊,review opinion 要跟我說啊!」只能說,同學,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這麼比喻好了,假設你作為一個外科醫師,被會診到內科去看一床病人要不要開刀。評估過後,覺得病人是可以開,但病人的主治醫師做人機車 不甚良善,常隱瞞細節,陷害下家,take over 後,還會嫌你出院病歷寫不完整,病人回診時,更把各種奇怪抱怨都推給幫忙開刀的外科。
這時,你心裡已經決定不開了,但你會鉅細靡遺的寫說「因為你做人機車,我不信任你,所以即使這個病人值得開,我也不會幫你開」嗎?當然不會,你會寫「患者情況的確可以考慮手術,但與內科病況相較,尚不急迫。建議在患者出院穩定後,門診再找外科處理。」
這就是真實的學術現況。一起聽昭慶醫師,關起門來與你分享,「那些 reviewer 眼中的大忌」。
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