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6 / 11

你寫這樣叫我怎麼接受你?Reviewer 眼中的大忌。

 

講者:吳昭慶 醫師(台北榮總 神經外科 / Editor of JNS: Spine

 

 

12_reviewer

 

 

外科醫師做決定很快的,要開就快開,不能開就是不能開。審稿也一樣,能收就快收,不能收就是不能收。

 

評估是否能開,怎麼看?通常到外科手上,indication(適應症)都差不多有了。所以最重要的,反而是看 contraindication(禁忌症)。血小板 5000,不行。凝血異常,不行。要放 prosthesis 但病人還有嚴重感染,不行。症狀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開了不會好,不行。

 

評估是否要接受稿件,也是一樣。Red flag signs(紅旗現象)一出現,就打入敗部。題目不清不楚,不行。摘要混亂看完也不會懂,不行。圖片與表格不知所云,不行。內文邏輯不通,不行。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1

以體能訓練與健康促進,作為研究與臨床發展核心。

 

講者:林安民 醫師(林口長庚 家庭醫學科)

 

 

21_health

 

 

這幾年,健身蔚為風潮,每個人都說得出一套,拿得出幾張在健身房的照片。醫療界也一樣,越來越多比例的年輕醫師,將健身當成興趣,努力的實踐,希望自己有天能將健身作為自己的個人品牌。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們漸漸忘了這些夢想,離實踐的道路也越來越遠。

 

為什麼不直接結合臨床工作、學術發展與個人興趣呢?因為以前沒有人這樣做,但是林安民醫師做到了。

 

這當然不容易,拿一般認為「下班的私人健身嗜好」,來申請計畫,要抵抗的,是傳統的壓力,雖然 wet lab 歧視 clinical study,clinical study 歧視 dry lab,但遇到把「休閒嗜好」當研究的,不管是作 wet lab、clinical study 還是 dry lab,大家都會一起來質疑一下。

 

閱讀更多 »

2017 / 6 / 11

以中風為核心,串起各種資料,發展系列研究。

 

講者:謝鎮陽 醫師(新樓醫院 神經內科)

 

 

22_stroke

 

 

離開醫學中心就不能做研究嗎?以臨床服務為主的醫院,沒辦法讓自己在專業上有所成就嗎?很明顯地,謝鎮陽醫師不會同意的。

 

每次看到謝醫師的新論文發表,都非常敬佩,別人覺得沒什麼整天遇到的中風患者,就是當成 routine care 照顧,但他就是有興趣知道更多,以「中風」為核心,持續尋找資源,探勘並發表。

 

當多數人都做健保資料庫的簡單 association,他認為,臨床預後才是最有力的論文類型,也最有機會發展成系列論文。但中風的嚴重程度,這個跟中風預後高度相關的因子,臨床有臨床的評估方法,相關數據在健保資料庫卻不完全。

 

既然如此,能不能用健保資料庫的既有數據,去設計一個「中風嚴重指數 (stroke severity index; SSI)」呢?就算設計出來了,這個 index 在臨床上是不是真的有鑑別力,能不能被相信呢?

 

閱讀更多 »

2017 / 6 / 9

拋媚眼給懂的人看,才是正道。

 

講者:梁宗榮 醫師(高雄榮總 一般外科)

 

 

67367357 - gallstones in the gallbladder and anatomy of surrounding organs.

 

 

「拋媚眼給懂的人看,才是正道。」這句話,是宗榮的共享榮耀心得中所寫的,一開始覺得「唉唷,講得好直接喔」,看了內文,覺得真的是很有道理。

 

這句話,包括了「尋找正確的目標期刊與讀者」以及「提供適當主題的論文」,不只是學術,在商業經營方面,也是一樣:找到正確的顧客,提供顧客需要的商品。

 

藥物也是一樣,正確的分子式,針對正確的 receptor 才對。

 

閱讀更多 »

2017 / 6 / 9

從 1 篇到 6 篇,除了新思惟,我還做對了這 3 件事。

 

講者:蘇祐立 醫師(高雄長庚 血液腫瘤科)

 

 

31395614 - tumor 3d

 

 

腫瘤科,臨床工作與研究領域,是目前最夯的「癌症」!在整個醫療界中,資源分佈也有貧富差距,腫瘤科就是那個 top 1%,這是由於癌症這個疾病本身的「醫療政治經濟學」特性,使得其相關的診斷與治療,得到資金、人才與資源的匯聚。

 

這個「醫療政治經濟學」很值得深思,推薦您一個不錯的思考起點:為什麼開繞道手術的醫師,出過衛生署長跟副總統候選人,但開先天性心臟病的沒有?

 

治療疾病是一回事,治療疾病所造成的政治經濟影響,是另一回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