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
首先,很感謝新思惟在七個半小時內,就再次給我一場超濃縮的知識盛宴,這深度、廣度,以及細節安排,就算是其他坊間付費課程也真的難見。
話說研討會的前夕,有朋友說這次報名好像沒有額滿,可是我看每個主題和每位講者,都相當吸引我啊!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是名字取得不好 時間跟各醫學會衝堂太多?(敝科 XD)後來看到成員分析中,提到平均年紀較以往年長,猜想也許是因為這場研討會設定的對象,比以往論壇更有針對性,更適合稍微有挫折 受磨練過的醫師吧?
作者:匿名
首先,很感謝新思惟在七個半小時內,就再次給我一場超濃縮的知識盛宴,這深度、廣度,以及細節安排,就算是其他坊間付費課程也真的難見。
話說研討會的前夕,有朋友說這次報名好像沒有額滿,可是我看每個主題和每位講者,都相當吸引我啊!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是名字取得不好 時間跟各醫學會衝堂太多?(敝科 XD)後來看到成員分析中,提到平均年紀較以往年長,猜想也許是因為這場研討會設定的對象,比以往論壇更有針對性,更適合稍微有挫折 受磨練過的醫師吧?
非常感謝各位的熱情參與,並給予許多實用的評價和建議。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我們聽到資深 editor 與 reviewer 的真心話;看到資源少,從 0 到 1 的研究者成長歷程;一起打開眼界,想像經過紮實醫療訓練後的各種可能。
10 位在各領域有卓越成績的講者,讓聽眾了解從醫學的體制內到體制外的各種冒險與成果。
問卷回收後,經計算,最高分達 4.86 分,各項分數均在 4 分以上,感謝大家!
在《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活動中,要選出得獎的製圖作品,該是怎樣的呢?
這次得獎的作品,都符合這樣的特色!一起看看楊仁醫師跟吳易澄醫師,為什麼得獎?
作者:蔡依橙醫師(《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策展人)
(圖說:這是我在籌備過程中,給講者們回饋時的一些筆記,提醒我自己要說些什麼。內容大概是:有些段落的隱喻可能過於隱誨,建議明示;不同段落的比重建議調整,使聽眾有最好吸收;一些設計部分建議微調。猜得出來這是給哪位講者的回饋筆記嗎?答案在文章中。)
數據探勘:《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研討會 專案團隊
一如往常,為了讓大家更知道,9 月 24 日當天,坐在自己附近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伙伴,也為了讓講師們,準備更適合大家的演講內容,新思惟大數據 分析團隊,將報名資料作了以下整理。
至於這樣的數據代表了怎樣的意義,就讓各位自由詮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