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心得回饋

2017 / 9 / 29

成功的人,不同又相同。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麻醉部 楊仁 醫師

 

 

00_FB_YMRF_20170924-429

 

 

「你對研究有興趣?」朋友問

 

真是好問題,我也不知道。但回顧起過往學習,火花常出現在原本想不到的地方。那我只要「有計畫的增加意外收穫就行了」。做為什麼都不懂的新手,有機會聆聽優秀前輩的經驗,必然是十分幸運。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9

進修學習,寫出論文證明自己。

 

作者:義大醫院 小兒外科 柯柏瑞 主任

 

 

00_FB_YMRF_20170924-391

 

 

上過小班工作坊覺得很受用

 

之前上過蔡校長的課,一個是《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另外一個是《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上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都覺得很有用。

 

現在慢慢地開始在寫自己的部落格,雖然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為自己帶來收入,不過,至少能夠替自己爭取一些發聲管道。

 

簡報我參加的是《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而不是醫學簡報,雖然我的美感還是很不行,簡報的製作也還在進步。不過在日常對病人或者同事間的非醫學項目簡報已經夠用,而醫學方面的簡報,當然是遠不如新思惟的校長與助教們,不過我覺得應該還是比沒學過簡報的同事要來得強。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9

時間是最昂貴的資源

 

作者:馬偕醫院 放射科 陳嘉泓 醫師

 

 

00_FB_YMRF_20170924-661

 

 

做為聽眾很快樂

 

參加過兩次大型研討會,每次都是節奏快速,內容豐富。坐在台下很難抉擇到底應該要專注在講者,還是再撥出一點點心思抄寫筆記或照相。可以肯定的是:做為聽眾,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對於這次的研討會,我自己歸納出兩個重點:模式和時間。

 

閱讀更多 »

2017 / 9 / 29

找一個繼續前進的動力!

 

作者:新光醫院 耳鼻喉科 徐英碩 醫師

 

 

00_FB_innovarad_yshsu_YMRF_20170924-216

 

 

做研究的內在動機在哪裡?

 

在當主治醫師之後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出來以後,(按照柳醫師的說法就是:終於脫魯了!),由於終於暫時脫離被扣薪水的危機,我整個心情放鬆了下來,但同時也發現,自己忽然少了一個繼續前進的動力。

 

日常生活中,每天進行臨床工作,開刀越開越晚,晚上回家跟假日又都要帶小孩出去玩。在少了要被扣薪水的壓力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沒有繼續念研究所,臨床工作的生意也還過得去,好像也不一定要靠論文奬金才能過活,為什麼我要繼續花那麼多時間寫論文?」換句話說,當被扣薪水的外在動機消失了,我繼續做研究的內在動機在哪裡?

 

因此這次參加論壇,與其說是為了跟別人學習怎麼寫論文,不如說是為了把自己從臨床工作跟家庭生活之中抽出來,看看能不能藉由高手跟大師的經驗,找到自己在臨床研究上的內在動機。

 

知道該怎麼寫論文很重要,知道為什麼要寫論文更重要。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