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9 / 29

成為「獨立自尊」的自由靈魂!

 

作者:匿名

 

 

00_FB_YMRF_20170924-268

 

 

參加上一次的新思惟大型活動應該是《簡報技巧高峰會》了。從那時候起,開啟了一連串奇妙的自我進修教育。

 

這次的活動主軸很迷人,從文章寫作、研究定位、歷程故事、離開醫院,做了相當完整的論述。

 

 

年輕醫師需要建設性的意見

 

陳一銘醫師把他 review 過的文章為實例,告訴初學者如何不要犯 reviewer 的大忌,清楚的交代。現在的住院醫師相當幸運,有機會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就聽過這些觀點,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吳昭慶醫師的 editor 觀點相當有趣,特別有共鳴的是他提到日本 author 的事,日本的學者確實自我要求比較高,台灣的環境比較特別,年輕的醫師需要面對長官許多挑剔的意見,卻缺少建設性。

 

 

善用身邊的資源

 

家醫科的林安民醫師走了一條很特別的路,翻轉了家庭醫學科的陳舊印象,以身作則,對於患者最有說服力。此外臨床工作與研究結合,企圖在未來成為這領域的強者,這樣的願景很讓人佩服。

 

很佩服謝鎮陽醫師離開成大,卻可以善用評鑑資料,聚焦自己的臨床研究,而他的大作投稿在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成就自己,也成就雜誌,在追求 impact factor 的大環境仍能夠走一條自己的路,很為他高興。

 

接下來的三位年輕醫師,活潑有趣的內容,也指出一條清楚的路:「結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拼,有別於過去在醫院許多學閥,「靠行」的合作模式,一群年紀相仿的人比較容易合作,也不要因為年輕就妄自菲薄,找到有興趣主題,才能維持研究熱情,柳瑞明醫師最後主動找合作夥伴,很有趣也讓人感受的到他的強烈企圖心。

 

 

用做研究的態度要求事業

 

郭恬君醫師的情境很特別,相較於醫界,牙科界似乎和諧也團結了一點,雖然是很棒的轉診模式,但是醫界要找到這樣的經營者似乎很困難。

 

李紹榕醫師一直是努力實踐理想(失去的快樂,要自己拿回來)的醫師,也讓我們一窺醫者診所的成立過程。

 

最後蘇怡寧醫師精彩的結尾,提醒我們用做研究的態度來要求事業,也提醒還沒單飛的我們,留在醫學中心努力「吸奶水」強化自身的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

 

這麼多年來,感謝新思惟的活動一直提供 know how 的課程,讓我省下許多時間,看見許多可能。可惜自己能力有限,學術研究緩步前進,還好有蔡校長,總是提供強大的售後服務,適時神來一筆的提點,總算慢慢開竅。

 

「靠行」雖然很快,但是緊接而來的情感勒索無法預期,只有時時強化自己,方有可能成為「獨立自尊」的自由靈魂!(「獨立自尊」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座右銘。)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