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9 / 29

第一次投資自己就獲利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家庭醫學部 李宜芳 醫師

 

 

00_FB_YMRF_20170924-120

 

 

開始面臨研究困境

 

這是我第一次報名參加新思惟國際舉辦的課程,覺得收穫滿滿。

 

當初會報名,一方面是因為參加過的同學分享,以及自己目前也正面臨要開始論文寫作的問題(包括想適合題目、如何開始、操作)。

 

 

從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找到興趣

 

聽了今天的分享才知道,reviewer、editor 閱讀稿件的時間並不多,因此第一步是看文章有沒有符合科學「pattern」,根本不會細細品嘗投稿文件,若連第一關都沒有達標,當然是要承受退件命運。

 

有一個相當重要的 key point 是多位講者都有提及,那就是選擇自己領域中有興趣的項目做為題目,因為在研究過程,尤其是剛起步時,常常相當枯燥乏味,如果不是興趣支撐,在繁忙的工作壓力,甚至是家庭壓力下,可能很快就沒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原創性」也相當重要,以健保資料庫為架構量產的許多研究中,很多都是類似的題目,不斷重複的老梗當然不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有意義」再加上富教育性質的題目,相較之下就很吸睛。

 

第二個 section 分享,兩位講者把臨床工作中有興趣的領域和研究做結合,甚至建立起自己特殊領域的資料庫。

 

Big data 和自己建立的資料庫在使用上各有利弊,依據實驗設計不同,兩者可以在不同層面發揮最大效益。另外,臨床醫師雖然不用什麼數據都自己學統計軟體跑出來,不過如果能夠了解論文裡的數據如何產生,對於研究設計和結果詮釋是有助益的。

 

 

研究機會與發現就在身邊

 

經由第三個 section 分享,發現大家都覺得萬事起頭難,從 0 到 1 是一個關卡,這個關卡過了後,後續的第 2 篇、第 3 篇就不是那麼困難。

 

在醫師養成過程中,就是盡力學習,培植自己的實力,工作中處處留心,在別人覺得稀鬆平常的 routine,看到機會就能投稿,也是有可能發表在 NEJM 這麼好的期刊。

 

 

用做研究的態度打穿體制內外

 

本來以為開業醫跟研究應該扯不上什麼關係,聽了第四階段的分享後,才發現原來研究也可以在醫院外應用。這主要是拜研究過程中養成的態度所致,用學術研究態度的高標準處理診所業務,固然是幾位前輩的熱情與堅持,加上平時的嚴謹態度,才能做到讓病人信賴,寧願多花一點錢、時間等待,得到想要的醫療品質。

 

在醫院做的研究、念過的書(碩、博士),形成一位醫師的附加價值,沒有白念的書、沒有白經歷過的資歷。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是付出過的都將成就一個人的未來。

 

今天精彩的內容,在我心中餘音繞樑,從各位前輩們得到的寶貴訊息,對於我目前論文寫作方向,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資訊,並在未來人生規劃上也有更寬廣的的想法,非常感謝。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