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北榮總 精神部 鄭智銘 醫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了。
一直以來都很想要知道到底投稿之後,後台的 reviewer 以及 editor 到底都在想些什麼。剛好這次的研究論壇,可以從陳一銘與吳昭慶兩位大師來窺知一二。兩位都用過去所見到的個案,來說明一些投稿上我們不自覺就會犯錯的地方,並且從中延伸出可以改善的方向,受益良多。
的確,在這資源不足的世代,我們又是醫院中最沒有資源的階層,往往憑著一股熱血與衝勁,以為努力別人就會看見,就會刊登。然而,期刊是一個國際交流知識,互相討論切磋的平台,若自己基本功沒練好,一開始可能連門外漢的秘書都可以窺知缺點與疏漏,更遑論那些身經百戰的好手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看得更遠了。這兩堂課最好玩的地方莫過於,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往往善意的回應,其實背後 reviewer 以及 editor 互相交流時,所寫的意見往往是相反方向的語氣呢。
沒有工具,那就自己做一個。
林醫師與運動的演講很有趣,不過我觀察的是簡報製作的部分,若能多一點做決策的考量以及遇到的困難,或許更能切合主題一點。謝醫師的中風研究很鼓舞人心,著眼於小醫院能做的事情,讓我們看到即使身在小醫院,仍然可以從生活中發現題目,進而貢獻出全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都受惠的 validation study。
同時,也開發出一個不一樣的量表,利用這個量表,衍伸變化出許許多多後續的 idea。這是呼應了謝醫師一開始的 slide,種了一顆小苗,逐漸開花結果,長成一個大樹的過程。沒有工具,那就自己做一個,解答臨床問題。這樣的鼓勵與 idea,也令我思考自己的未來,著實增加不少未來的方向與研究的目標。
研究起步,從發現問題開始。
NEJM image 小霸王梁醫師,從大家都懂的代工廠以及遇到老師的態度著手,增加了不少親切感,以及讓人回想起過去那徬徨無助的年代。加上簡報設計利用我們世代才懂得梗,更是整場笑聲不斷。有時需要運氣,有時也需要平時閱讀的努力,臨床上我們知道,要心中有診斷,才會有診斷。因此要心中知道,糾竟 NEJM 喜歡甚麼題目,也才能夠連上兩篇。
自己收 data,自己討論臨床有趣的議題,蘇醫師分享了自己在建置資料庫的心路歷程以及甘苦談。剛開始或許起步困難,但是只要長期收集 data 並追蹤,如此一來,等到一定的量之後,在某些疾病、某些特定領域便能成為最大的資料庫!
研究起步,要從發現問題開始,如何能發現一個好問題便需要專業的協助。只要臨床知識夠,平常留意當前研究重點,即使是身邊一草一木,都能發現藏了黃金在裡面。
充實了乾涸已久的腦袋
柳醫師分享了許多臨床上研究可以用得到的軟體與網站,以及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並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上遇到自己不熟悉不明確領域,與人合作寫作的經驗。我們大家都相信,努力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如同柳醫師的一張 slide 所述,我們不是最有天分的,但是我們總是可以當最努力的那一個!
一個周末,滿滿收穫,在這繁忙的臨床事務中,充實了乾涸已久的腦袋。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