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9 / 29

一些人看到的危機,是另一些人眼中的機會。

 

作者:《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講者 謝鎮陽 醫師

 

 

00_FB_YMRF_20170924-317

 

 

9/25,星期一上午,剛好沒有門診,把病房住院病人看完後,就請假回家,切換成昏睡的復原模式……。

 

我老婆說:「我看你以後還是別去什麼新思惟演講好了!」

 

 

一場超高強度的學習體驗

 

還記得四月初,接到新思惟國際的大型活動演講邀請 email,當時真是「高興得鼻子冒泡」了。四到七月份,也因活動講者的身份,有幸見識到新思惟國際在這樣一個大型活動上,許多策展流程細節。

 

到了八月,接到 Dropbox 資料夾的分享通知,過沒多久,就看到宗榮、瑞明已經上傳 PPT,製作精美,完成度接近 100%。而且瑞明還開始不斷地練習演講,這讓我開始緊張起來了。

 

製做 PPT 的過程「相當燒腦」,常讓自己凌晨就醒過來,跑到電腦前設計、修改 PPT,也很擔心自己若準備不好,會搞砸這場活動,對不起台下繳錢來聽演講的同學們。幸好,上傳 PPT 後,蔡校長總是很快地回覆,及時地給予回饋與建議,而這樣「超高強度」的學習體驗,真讓我永生難忘。

 

 

台上演講、台下提問都很精采

 

最讓我震撼的,是最後一個時段,如何將學術研究的實力,轉換成創業、開業,甚至商業模式。蘇怡寧醫師的這段比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臨床醫師每天面對敵人(疾病),武器卻少得可憐,只能拿扁鑽跟敵人拼;而基礎研究的老師,手上空有船堅炮利的好武器(研究工具),卻不到方向,不知道敵人在哪裡,老是得問臨床這邊,可以找什麼題目來做。」

 

如何能解決這道鴻溝?蘇醫師與禾馨婦產科做到了,研究成果變成臨床可以用的工具,建立商業模式,檢驗、產檢、診所等一塊塊互補的事業體,甚至還可以吸引臨近國家的民眾來台灣就醫,或是將事業版圖拓展到國外。

 

QA 時間也相當精彩,首先,同學的提問有些非常精確、到位,例如:「要如何定價?」講師們的回答也非常精準,單刀直入,廢話不多說,給予我很多的震撼與啟發。

 

聆聽這些在業界闖蕩過的勇士們,如何克服種種困難,走到今天這個境界,還有稍早的 reviewer、editor 的深度分享、體適能如何跟臨床醫療結合、剛起步者如何突破困境往前走。講者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完全不藏私地跟聽眾分享。

 

今天這場活動策劃,真的是面面俱到,讓同學不必買機票出國,而且是用我們的母語,就可以聽到一場國際級的研究論壇。

 

 

當大家遲疑卻步的時候……

 

撇開升遷的需求,傳統上,過去我們對有論文、有學位的醫師,可能會高看個幾眼,但隨著價值觀逐漸多元化,以及時代變遷,「做這個要幹嘛?」、「學術機構中,前面已經卡那麼多厲害的學長姐,連他們都升不上去了,現在才起步的我,還要走研究這條路嗎?」、「台灣的研究環境,實在是越來越糟」、「老師都到那個 level 了,也才拿這樣,那我不就更……」。

 

目前,似乎有越來越多年輕醫師,打從一開始就完全放棄追求研究與學術,這好像已是台灣醫學發展的危機。現在應該是轉變的時候,除了追求研究成果發表,如何應用研究成果,轉變成臨床可用,甚至商業上轉得動的「乾貨」,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方向。

 

 

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

 

從台上講者的言行與思考模式,我發現到共通點,就是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要洩氣,持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才是正道。在任何時代,都有危機與機會,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發揮。

 

除了自身努力,在這樣付費的大型研討會小班工作坊中,聽聽有實務經驗的強者們,如何克服困境走出來,更是減少時間浪費,事倍功半的好辦法喔!

 

 

近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