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9 / 29

我的未來在哪裡?

 

作者:萬芳醫院 皮膚科 王筱涵 醫師

 

 

00_FB_innovarad_HHWang_YMRF_20170924-652

 

 

我是臨床醫師,我看病人我也寫 paper,然後呢?我的未來在哪裡?

 

 

我還想繼續前進

 

妳都走皮膚科了,妳也寫 paper 了,甚至妳都生小孩了?是還要追求什麼?

 

如同講者郭恬君醫師她所欣賞紅心皇后的那句台詞,「在我的領地裡,妳要一直拚命跑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如果妳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行。」

 

好辛苦啊!但台上的每個講者,都是如此努力的在向前進,朝著適合自己特質的目標不斷邁進,在這樣的場合,沒有大老、沒有主管、沒有場面話、沒有贅詞,只有精準而真實的表達。

 

 

做自己,創造自己的一片天!

 

每次打開 e-mail,最怕看到投稿雜誌的回信,「這次究竟是 revision 還是reject?還是終於能 accept 了?」

 

神經外科吳昭慶醫師,這麼年輕就可以成為知名雜誌的 editorial board member,他分享了國際雜誌編輯和審稿委員的日常生活和內心 OS,「你會被 reject 不是沒有理由的。」

 

神經內科謝鎮陽醫師,誠懇而穩重的態度,在區域醫院,也能把自己的資源和能力發揮到極致。原來資料庫也能這麼使用。

 

一般外科梁宗榮醫師,CR 時期就兩篇 NEJM image,影像審美的眼光很精準,也很有膽識,不放過人生的每一個機會。之後 dry lab 的題目選擇也精準有型。

 

「投 image 有什麼用?要做 original」、「做健保資料庫有什麼用,要做trial。」這些聲音我也常聽到。

 

而每個時期都會有吵雜的聲音,但梁醫師選擇做自己,然後以出色的表現請別人閉嘴。

 

 

或許疑惑,但以學術為根基,是最佳解。

 

我自己學生時期的願望就是待在醫學中心一輩子,我學生時期的夢想就是 MD, PhD。但從 intern 一路終於當到了 vs,我開始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想法,但該何去何從,我還沒確定,姑且聽聽別人怎麼說。

 

難道做研究就是待在大醫院嗎?不然做研究有什麼意義,最後三位講者的分享精采萬分(坐我旁邊那位從頭到尾都只想開業的丈夫,基本上就是為了他們三個而來的),郭醫師的題目很好「用學術標準作高端醫療」,而「高端」也不見得是指「昂貴」,而是高標準,用心盡力的把事情做到最好,吸引到跟你有共同想法的病人,然後價格剛好是附加價值。

 

以學術紮根的眼光,是無法被取代的,學術的根基更是為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商業化的社會裡別人說這個好就人云亦云。

 

 

02_HHWang

 

 

看看別人,也看見自己不一樣的可能!

 

醫者診所」的李紹榕醫師和「禾馨醫療體系」的蘇怡寧醫師,我在網路上關注兩位前輩也好一段時間了,終於有幸親眼、親耳見識他們的演講,分享人生歷程以及部分的診所營運模式,讓我們一窺究竟。蘇醫師也直言不諱很多他對於健保、學術研究、診所營運的看法,甚至各種人性黑暗面,他的目標就是創造 cost-value 的品質層次,而不是拘限在 cost-performance 的錙銖必較。

 

學術底子和臨床經驗都如此深厚的新生代、中生代醫師們,背後依舊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如果沒有健保的貶抑、沒有人事的鬥爭、沒有學位的套牢、沒有升等的壓力、沒有家庭的承擔,是否能有更多盡情發揮的可能性?還是身為人,就是要在艱困的環境、多重的考驗底下,才能激發更多生命的潛力?

 

臺上的這些人,每個都是身經百戰,經歷了很多、努力了很多,我不可能複製他們任何一個人的成功,但藉由看到他們的人生歷程和人生選擇,甚至在問答時間透露檯面下的故事,讓我省思自己,我的未來可以有哪些可能性?一次次的了解他人,一次次的認識自己,這是我聽演講的最大收穫。

 

 

近期課程